近年全球與本地消費者對環保與可持續性的重視顯著上升。PwC 的 2024 年消費者調查指出,消費者平均願意為「永續生產或來源」的商品支付約 +9.7% 的溢價,而且具體的永續行動(如減廢、可回收包材)會顯著影響購買選擇。這代表企業把環保元素納入禮品策略,不但回應市場期望,也能提高商品/品牌的感知價值。

另外,產業觀察顯示「環保」已成為禮贈品市場的主流趨勢之一:HKTDC 與業界報告把 eco-friendly / sustainability 列為 2024–2025 年的重要走向,並預計在 2025–2026 年持續成長。這對以香港為市場的公司而言,意味著採取環保禮贈策略能同時滿足外部市場期待與內部 ESG 報告項目(對上市公司尤其重要)。

最後,促銷品研究(ASI)與行銷統計顯示,實體禮贈品仍具有高觸達與長期曝光的優勢 — 若把「環保」與「高留存」結合,理論上能提升 CPM(每千次觸達成本)的效益,同時強化品牌的正向感知。

 

用環保禮品作為企業禮贈的五大好處

  1. 提升品牌形象與信任 — 展現企業落實 ESG 的誠意而非口號(消費者會把永續行動與品牌誠信連結)。

  2. 提高受贈者留存與口碑 — 環保且實用的禮品(重複使用型)通常比一次性贈品有更長的使用週期與曝光率。

  3. 幫助 ESG / CSR 報告與內部目標 — 可在非財務報告中列為 ESG 措施(如減少一次性塑膠、支持在地循環供應鏈等)。

  4. 契合政府與市場趨勢 — 香港與國際市場對減廢、可回收、可再生材料的政策與消費趨勢正在加速。

  5. 行銷效益可量化 — 在包裝或禮品中加入 QR/UTM 可追蹤掃碼/轉化,將實體活動導回數位指標,便於評估 ROI。

 

2026 年最值得考慮的「環保禮品 Top 12」

1) 不鏽鋼/真空保溫杯(可重複使用水樽)

優點:耐用、曝光期長、日常高頻使用;可雷雕或刻字,品牌感強。
缺點:單價相對較高、運輸與包裝成本較高。
適用場景:客戶禮、員工迎新、VIP 禮品。
(數據參考:飲具為促銷品中高留存類別,長期曝光效果顯著)。


2) rPET / 再生纖維托特包(環保布袋)

優點:成本可控、大面積品牌曝光、符合減塑政策方向。
缺點:材質與設計需拿捏,薄品或一次性感會降低認同度。
適用場景:展會、零售聯名、活動派發。


3) 竹製或可降解餐具(筷子、環保餐盒、竹吸管、餐具套)

優點:直接替代一次性餐具,傳遞低碳生活理念;小巧易包裝。
缺點:使用情境有限(餐飲/外出),保養需注意。
適用場景:餐飲業客戶、員工福袋、CSR 活動。


4) 再生紙 / FSC 認證筆記本(含再生紙書籤)

優點:便於印製企業故事與 QR,成本合理,適合大量派發。
缺點:若紙質感太低,可能影響品牌感。
適用場景:會議、培訓材料、展會資料包。


5) 種子紙(Seed Paper)/ 可種植名片、杯墊、賀卡

優點:高度故事性、互動性強,能直接體現循環理念。
缺點:不可長期保存(需種植);氣候與地點限制發芽成功率。
適用場景:CSR 活動、環保主題推廣、教育機構。


6) 咖啡渣再製杯墊或辦公小物(upcycled)

優點:創意十足、話題性高,示範循環經濟。
缺點:批量製造穩定性需確認,成品外觀需把關。
適用場景:品牌 PR、合作推廣、媒體禮盒。


7) 生物可分解手機殼 / 生物基材小物

優點:替代傳統塑膠,技術與材料日益成熟。
缺點:耐用性與防護性需評估;成本中等偏上。
適用場景:科技或生活品牌的客戶贈品。


8) 太陽能充電器 / 太陽能小燈(低碳科技小物)

優點:具科技感又可體現低碳能源理念,實用性高。
缺點:技術驗證與安全規格(電子)需確認,運輸亦需合規。
適用場景:戶外品牌、環保活動、員工福利。


9) 回收材料製成的筆 / 筆套組(例如回收塑膠或再生紙)

優點:低成本且可大量訂製,易在日常使用中展示品牌。
缺點:若質感不足,可能被視為廉價贈品。
適用場景:大規模派發、內部行政物資。


10) 可重用咖啡杯(折疊杯、矽膠杯)

優點:生活化、易用、適合外出與通勤族群。
缺點:清潔便利性與耐久性需看材質。
適用場景:活動禮品、員工禮遇。


11) 小型室內植物 / 多肉盆栽(含在地植栽方案)

優點:提升禮品的「溫度」與互動性,有助辦公環境健康。
缺點:運輸與後續養護需考量(可提供保養卡)。
適用場景:VIP 禮盒、企業周年、CSR 專案。


12) 永續禮盒(混合式:再生材質包裝 + 綠色商品組合)

優點:可把多種環保小物組合成完整故事包,適合節慶/VIP 需求。
缺點:包裝與人力成本較高。
適用場景:年度禮盒、合作夥伴贈送、媒體套件。

 

如何把「環保」做得有說服力?採購與設計的 7 個實務建議

  1. 選擇可被驗證的標準與證明 — 如 FSC、GOTS、recycled content 認證或供應商檢測報告,避免「綠色漂綠」風險。

  2. 優先採用可重複使用或可回收材料,並在包裝上標示回收方式或保養說明。

  3. 計算全週期成本(LCA 概念):短期低價的一次性品常常帶來長期負面影響,應把「使用次數」納入 CPM/ROI 估算。

  4. 採用在地供應鏈或小批在地手作,減少長途運輸碳足跡,同時能提高在地就業與品牌故事性。

  5. 做小批打樣與 Pilot:先用 50–200 件小量試行(測市場反應與品質),再放大訂單。

  6. 設計可追蹤的互動元素:在禮品或包裝加入 QR code + UTM 導流,以量化掃碼率 / 轉化(例如領券或註冊)。

  7. 在內部與外部通訊同步宣傳:把禮品的 ESG 設計理念寫入內部通訊、社交內容或新聞稿,放大影響力並建立透明性。

 

香港在地成功個案(短述與啟示)

以下為香港或在港運作的實際案例,反映企業如何把環保禮品做得有影響力(包含媒體報導或供應商公開案例)。

  1. 7-Eleven / Dairy Farm「Grounds to Green」再利用咖啡渣
    7-Eleven 與本地組織合作,把咖啡渣升級轉化為堆肥或再用材料,並在相關活動中以再生物料作宣傳,示範如何把廢棄物循環利用接上企業 CSR。這類合作具有高社會價值與媒體可見度。

  2. 本地品牌採用回收海洋塑膠製成托特包 / 環保袋(示例平台:BrandHK / Waste2Gear)
    一些香港供應商與品牌合作,採用回收海洋塑膠或 rPET 製成禮品包袋,既解決廢塑議題,也符合港人對「在地永續」的期待。

  3. 咖啡渣種植杯墊 / 種子紙應用(手作平台、設計品牌)
    本地小眾設計品牌與手作工作坊推出咖啡渣杯墊或種子紙名片,強化品牌故事與互動性,常在 CSR 活動或節慶禮盒中取得良好迴響。

  4. 企業選擇 rPET 托特包 + QR 落地頁(活動導流)
    許多香港企業在展會或活動採用印有 QR 的 rPET 托特包,一方面宣示環保立場,另一方面把實體流量導回登記頁或優惠券,提升後續轉化率(業界通行做法)。

 

參考來源(節選,建議放在網頁底部)

  • PwC, Voice of the Consumer Survey 2024 — 消費者願意為永續品牌支付約 +9.7% 溢價PwC

  • McKinsey, Sustainability & Packaging Insights 2025 — 消費者對永續包材與可回收選項的偏好分析。McKinsey & Company

  • HKTDC — Gifts & Premium / Trend reports(環保禮品成為 2024–2025 重要趨勢)。HKTDC Sourcing

  • ASI Ad Impressions Study — 促銷品(promo products)在觸達與品牌回報上的研究。media.asicentral.com

  • 本地案例與供應商示例(Waste2Gear / BrandHK / 本地設計品牌案列 / 7-Eleven Grounds to Green 報導)。brandhk.com+2brandhk.com+2

 

 

正在提交,請稍候...

Icon Cart
快速查詢
Icon CS Header